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域专业宣传主媒体主平台主阵地

  • 微信
  • 微博

三代亲人苦苦寻找 烈士爷爷魂归故里

三代亲人苦苦寻找 烈士爷爷魂归故里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  作者:白慧敏

2019-11-19 14:54

我的爷爷白法海1938年参军抗日,属于八路军第129师386旅18团战士。在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时牺牲,年仅26岁,牺牲地在河北省定州城南小五女村一带。

我无缘见到爷爷的面容,只能从一张泛黄的“抗战牺牲将士遗族光荣证”中寄托哀思。70多年过去了,我们几代子孙总有一个心愿:期盼能够找到爷爷的墓地,每逢清明不再是遥望天际祭奠。

爷爷牺牲时父亲才3岁,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常常带着他去要饭,在饥寒交迫中,奶奶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留下仅十岁的父亲。奶奶临终前嘱咐父亲:“别忘了去找你爹的坟地,给他磕个头,烧炷香……”10岁的父亲成了孤儿,他住在学堂与老师同吃同住,老师给他起的名字叫“士勋”,意在铭记烈士的功勋。

1955年,父亲18岁时就参加了工作,在公社成了一名商店售货员,他勤勤恳恳工作,很快入了党。由于站柜台几十年,落下了腿疼的毛病(脉管炎),这期间父亲没有停止寻找爷爷坟地的脚步,但一直没能完成奶奶的遗愿。

晚年的父亲腿已迈不开步,疾病缠身,但他常常会拿出爷爷牺牲后发的光荣证……看啊,摸啊,那颗寻墓的心一刻也没有放下过。父亲对军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他让外甥去参军,并一再嘱咐,好好干。当外甥把立功的喜报和军功章寄回家时,他说:“你可为你老姥爷争了光,我要能亲自去墓地告他老人家该有多好啊!……”

看到父亲激动而又黯淡的神情,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替老人了了这个寻墓的心愿。

2015年3月14日,我和丈夫还有弟弟,驱车踏上了去定州的路。

我们西出蠡县,穿过博野、安国,直奔定州城南。一路打听,很快找到“小五女村”。由于当时这儿是“百团大战”的地方,牺牲的烈士很多,所以墓碑也最多,东一处西一处。有的纪念碑被挪了很多次,几经折腾,最后安置在路旁或村边上。

乡间土路多,只能步行,深一脚浅一脚,好不容易过了沙河,到了“北疃烈士陵园”。据说这是定州最大的烈士陵园。抗日百团大战时,这个村子被鬼子包围了,全村人都被鬼子残忍杀害,史称“北疃惨案”。

走进陵园,只见园内苍松翠柏遮天蔽日,高大挺拔,像哨兵的方阵,守候着五个洋灰浇筑的坟冢,这是五个烈士公墓。

坟冢的南面是个小纪念碑亭,碑上刻满了烈士的名字,密密麻麻不下几百个。我的眼快速地搜寻着每一个名字,没有看到爷爷的名字……

我恭敬地站在墓碑前,深深鞠躬:安息吧,英灵们,您们的功绩与日月同辉!同时轻声呼唤:爷爷啊爷爷,您在哪儿呀?

据看陵园的李师傅介绍,这个陵园于2014年重修,由定州市政府及国家知名人士捐赠善款修建。碑上刻的名字多数是定州烈士。

我们又去了十几里外的张谦村,在公路旁又寻到了一处纪念碑。只见石碑上刻着;“烈士洗净中国耻,殉职换来民族生”,碑上的名字都是“本村人”。

又是一年清明时。2017 年4月,听说蠡县烈士陵园建成,我和丈夫迫不及待地去了陵园所在地小陈乡张村营。

我们走进陵园大门,急促地穿过一丛丛苍松翠柏,沿石阶登上主碑台,在镌刻着烈士名字的英烈墙碑上,最前面的第五个名字一下子跳进我的眼睛:白法海!

爷爷啊,我可是找到您了!您的名字终于刻进了石碑里,永不磨灭。

2019年3月28日,经与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同志诚恳协商,我们终于将爷爷迎回了“家”。爷爷的墓碑立在了家乡蠡县王家营村北的墓地上。

立碑这天,全家的后人都赶来了,一些乡亲们也前来帮忙,放了鞭炮,烧了纸,点了香。碑的正面“白法海烈士永垂不朽”的红色大字,碑背面镌刻着爷爷的生平。后代们给烈士爷爷鞠躬。

我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石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爷爷,安息吧,您终于魂归故里了!

抚摸这石碑上面红色的五星,它是那么的耀眼,无数革命先烈像爷爷一样牺牲了,他们没有墓地,纪念碑上也没有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作者系河北省保定市蠡县缪营小学教师)




相关文章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