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域专业宣传主媒体主平台主阵地

  • 微信
  • 微博

长江拥军社慰问全市抗美援朝老兵

长江拥军社慰问全市抗美援朝老兵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2020-11-11 23:37

11月8日清晨,扬中市三茅街道金星社区“长江拥军金星广场”一片忙碌,近20名名扬中市长江拥军志愿者一大早来到这里搬运分发物资,他们计划2个月内对全市分布各地的36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进行大走访慰问。

长江拥军社社长张康伟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今年是伟大的抗美援朝作战70周年,为了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尊崇致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老战士,目的是向老兵们送去社会拥军组织的温暖和敬意。

扬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赵斌、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马侦杰为拥军社各慰问分队授旗。

拥军志愿者兵分四路,将为每位志愿者老兵送去慰问品、爱心联系卡、法治拥军和江洲文学报等文化宣传品。本次走访慰问,拥军社将特别注重为老战士们留下珍贵资料,他们将为每位志愿军老兵留下一段文字、一组图片、一段视频等珍贵史料,并为老兵们建立健全最新家庭档案。

王永德老兵今年88岁,53年1月入朝作战。当年他立志从军,18岁当兵,因为体重不过关就在双腿的棉裤里悄悄地塞了几块小石头终于通过。他所在的部队为23军201团1营2连加强班,加强班连他17人,敌人对他们坚守的阵地飞机大炮连轰2天2夜,他们毙敌100多人全班无一人伤亡。他清楚地记得他们的团长叫袁浩,军长是钟国楚,政委是杜平。

91岁的周庆兰老兵,步态稳健,性格爽朗,热情,健谈。听说志愿者去看望他,老人很开心,我们还没走到家门口,他就远远迎了出来。老人记忆力特别好,回忆起抗美援朝那段难忘的经历,他显得有些激动:“我是1951年代表上海铁路桥参加抗美援朝的,不上战场,只修铁路,保证运输安全。那时条件非常艰苦,没有住处,还经常在冰天雪地里站岗。”后来因风寒侵袭,老人得了肺炎,是第一批从朝鲜回国的。“回国把病养好之后,之前的部队联系不上了,回来的战友中,除了自己,其他人都去世了。”说到这些,老人特别伤感。

93岁的陈正顺老兵,面容清瘦,精神矍铄。问起他参军的经历,老人默默起身,捧出了他的一堆证件和奖章。老人的复员证上赫然写着:作战二次,负伤一次,右背炸伤。”老人回忆起那段惊心动魄经历,表情淡定,眼神坚毅。他1951年去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是后勤运输连的一员。在一次部队换防的途中,陈正顺失足踩进了炮弹坑,炮弹在身后炸开,弹片深深扎进了他的后背。老人说,炮弹如果在前方炸开,自己就没命了。“当时身上流的血,把两条裤腿都浸透了。

祖籍安徽的刘同修,19岁那年参加了新四军,机智灵敏的他成为了连部通讯员,因表现突出又被安排到师政委身边担任警卫员。参加了解放萧山、温州、福建的战斗,参加过抗日战争、淮海战役等,曾担任过某炮兵团参谋,某师炮兵团高射机枪连连长。提起当年的战绩和牺牲的战友,老人的眼睛湿润了,在长途急行军100公里中,很多战士和他一样,脚指甲全部跑脱了,血肉模糊的双脚还在继续奔走。英勇的战友,为了保家卫国,跨过鸭绿江,前赴后继奔赴硝烟滚滚的战场,他们用鲜血浇灌着美丽的金达莱,年轻的生命在异国他乡永恒。

家住西来桥北胜村的施光才老人,现年88岁,老人回忆自己是17岁参军,1952年在常州入队,1953年3月到达东北丹东县,参加朝鲜文化集训,1958年返乡。老人性格开朗,现场还为大家朗诵了一段当年的顺口溜,对于当年战争将士们苦中作乐、死里逃生的事情记忆深刻。老人先后参与了“王儿庄战役”“白山战役”等,老人还回忆起当时队伍按照“一老带一新”的惯例,他作为新兵,历经子弹从头顶擦过的惊险,凌晨四点打亢道的艰苦。“日月千秋照,江河万古流”,这是老人家大门上贴着的已经有些年头,字体已褪色的对联,这正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的精神写照。

 

老兵不老,军魂永在。70年前的烽火硝烟已渐渐远去,志愿军老兵一个个提起却记忆犹新,激动万分,他们也纷纷感谢党和政府和全社会对他们的关怀。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勇于战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英雄主义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载史册激励后人。

文/泽人   荷梅  黄敏   摄影/  启桂  泽人




相关文章

公司团委举办新老员工心得交流活动

7月23日,在公司于河北举办的2017届毕业新员工入职培训中,公司团委开展了新老员工职业心得交流活动。 会上,公司团委宣讲了企业文 [查看详情]

1970-01-01

心得交流 团委 员工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