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域专业宣传主媒体主平台主阵地

  • 微信
  • 微博

南京:拥军典型成城市闪亮名片

南京:拥军典型成城市闪亮名片

来源:南京日报 

2019-12-11 10:44

11月6日,在江苏双拥工作专题培训会上,革命烈士后代、退休职工、南京沙漠拥军工作室负责人沙漠以自己近40年的拥军经历,作了一场“传承红色基因、献身拥军事业”报告,那一个个精彩的拥军故事和诠释的英雄事迹,引发全省双拥工作者的共鸣。 

南京是一座英雄辈出的城市,也是一座拥军文化深厚和拥军人物众多的城市,沙漠,只是南京无数热心拥军市民中的一位。 

沙漠的叔叔沙培琛是“华东一级人民英雄”、著名的“洛阳营”红一连连长,在淮海战役中牺牲,未能实现当兵愿望的沙漠坚持拥军近40年。 

1981年6月,因在军营的邻居小郭答不出女友的美学竞赛题而被“甩”,导致逃避训练、失去人生信心,沙漠请假奔赴广州一番苦心开导,才让小郭走出失恋阴影。沙漠发现,美能唤起人的信心,美能激发军人的追求,为此,他把美学和军营文化、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为一座座军营、一名名官兵带来美的绿洲。从军人的阳刚美、勇武美、献身美,到军人的气质美、风度美、仪表美以及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心灵美,引发军营的强烈共鸣。他甚至连续18个大年三十都在边防海岛与官兵们一起过年,还收获了4大本盖有上千个部队红印章赠言的题字簿。他的事迹以“沙漠,战士心中的绿洲”为题登上了《解放军报》头版头条,获聘南京市国防教育讲师团讲师,被南京表彰为支持国防好公民。后在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政委傅奎清中将及市双拥办的支持下,他成立了首家个人拥军工作室——南京沙漠拥军工作室。 

据介绍,沙漠拥军共讲授军营美学3000多场次,听课官兵上百万人次,拥军投入的30多万元成为他们这个普通家庭一笔不小的“国防开支”,未来,他将把新时代追寻英雄的一路感动,变成点赞英雄和感悟人生的又一本新书,奉献给社会。 

部队外训常常是到哪里驻扎在哪里,不少时候就住在老百姓的家里。江宁区就有个被部队官兵称为“金牌老房东”的村民陈福云,23年接待驻训官兵数千人次。1997年9月,某部一位领导来村里勘察驻训点,看陈福云家紧靠长江边,房子又大,协商能否让野训官兵暂住在他们家。陈福云二话没说就应下了。谁知部队不是几个人,而是200来人。他一想,自己家还有厂房、职工宿舍和办公室,后两者就有400平方米。于是他召开家庭会,动员妻女回老家旧屋住,女儿上学因此远了两公里,又动员员工回家住,不能回家的由2人一间改为6人一间,办公室也大合并,腾出七八间。 

看到官兵用水排队,陈福云找来自来水公司扩容,还用厂里的钢材搭起了晒衣架。官兵训练要经过一段长30米的泥巴路,他拉来水泥给硬化了。他暗自定下不收水费、电费、煤气费、住房费的“四不”规定,部队领导坚决不同意,他才不得已收下水电费等。遇到八一建军节,他都会拉上水果、饮料、矿泉水等去慰问官兵。 

随着公司的发展,陈福云又借厂房扩建之机,建了一幢数千平方米的房子,配上空调电视方便部队使用,条件大大改善。23年来,驻扎在陈福云家的官兵已经有数千人次。富裕不忘拥军,强军才能安宁,陈福云说,每年驻训官兵来的时候,就是他最开心的日子。

南京长江大桥下,有一位八旬老太叫任家翠,因老伴姓田,被大伙儿叫作田奶奶。她的拥军史和大桥同龄,1968年大桥通车,她家和守桥官兵成了邻居。当时家里穷,守桥官兵常带一些食物给她的孩子。一来二往,她也给部队送菜,还捡煤核等攒钱拥军,坚持到连队帮助种菜、包饺子,每年老兵退伍新兵入伍,她都会来部队演讲鼓励。“田嫂、田妈、田奶奶”,称呼的变换见证着一段拥军佳话。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南京的双拥典型还有很多。 

他们中有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矢志不渝支持国防科研事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有入选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首批入库专家,被聘为南京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坚持在大学生中传播军事国防文化的东南大学女教授陆华;有信守战场承诺,30多年如一日照顾烈士战友父母的守义老兵王玉军;有获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坚持20多年拥军的南京公交25路双拥线……这些拥军典型,已成为南京闪亮的城市名片。 

(毛 庆 钱德胜 曹 星 练红宁)




相关文章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