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域专业宣传主媒体主平台主阵地

  • 微信
  • 微博

远大军休干部姜自申以躯做薪献余热

远大军休干部姜自申以躯做薪献余热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2024-08-20 13:26

我家对门住的是原人民武警报社社长姜自申。在今年年满80岁之际,他以《八十抒怀》为题表露心怀:“岁已八旬脑未残,银须更壮鹤龄颜;文思尚若山泉涌,赋兴犹如海浪翻;碧血倾研充赤墨,丹心作笔著雄篇;躬身亦射屠狼羽,不尽元阳拒下鞍。”

这首诗是姜自申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新闻工作者,长期在舆论宣传思想战线上笔耕不辍的真实写照。自2010年被移交到军休所14年来,他先后在《军休之友》《同心刊》等报刊杂志刊稿近300篇,连年被海淀区军休安置事务中心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被海淀军休党委评为优秀党员。

忠诚卫士,无需扬鞭自奋蹄

 党的十八大以来,姜自申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他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所作报告的基础上,撰写了《坚持党自我革命的深远历史意义》一文,对党的自我革命作了深入阐释。该文在《同心刊》发表后,纠正了一些同志把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局限于反腐倡廉的片面理解。

2023年10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他又撰写了《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为繁荣文化奉献余热》一文,强调军休干部队伍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发挥自身优势,在建设文化大国的大潮中站立潮头,做出自己的贡献,该文被《同心刊》采用。他还撰写发表了《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遵守政治纪律没有“列”外》《认清世界变局、坚定跟党前行》《自行单车乱放乱丢的道德拷问》《一款手机为何震撼了整个世界》等几十篇评论文章,批驳各种错误思潮,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歌颂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

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打响以后,他撰写发表了《抗疫明鉴:哪种社会制度真正重视人权》《美国甩锅我国的险恶用心》《伟大的动员力》等十几篇文章,热情讴歌党的英明决策和我国的社会制度,热情讴歌抗疫英雄和抗疫斗争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图片 2.png

余热生辉,传播社会正能量

军队退休干部移交地方服务管理,这是党中央实施军地协同的一个开创性的举措。姜自申认为,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促进军休干部继续发挥余热、当好国家建设的“后援队”、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还能够促进现役干部思想稳定、更安心地效力于军队现代化建设。但是一个新生事物的成熟,不仅要靠具体的政策指引,更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

多年来,姜自申退而不休,始终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敏锐思想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密切关注军休工作动向,深入了解军休所的工作,先后总结报道了军休所“建立动态服务管理机制”“推动军休干部文化养老”“加强军休干部队伍党的建设”“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骨干队伍”等经验。还推出了“‘小角色’干‘大事业’的李树忠”“继续创造辉煌的阿日布杰”“传播欢乐的使者寇雨亭”“为了舞出时代风采的任湘珠”“心永远在战场的陈晓东”“传播雷锋精神的热心人徐友金”等军休工作人员、军休干部典型的先进事迹。其中阿日布杰、陈晓东被北京市军休系统评为“北京军休榜样”。这些经验和典型在中宣部的《学习强国》《中国双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老年报》《中国社会报》和《军休之友》《同心刊》等报刊发表后,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和激励作用。

 逐梦诗坛,文化养老谱新篇

前些年,“文化养老”之风劲吹,在军休干部中掀起一股写诗的热潮。姜自申除了坚持新闻写作之外,还钻研学习写古体诗、近体诗。他认为,这既可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诗为媒介传播正能量,同时也能使新闻作品锦上添花。但要想真正写好古体、近体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姜自申找出了《毛泽东诗词注释》和所有与诗词有关的藏书,又从纸质书店和电子书店购买了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钟嵘的《诗品》、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还有《诗经》《全唐诗》《全宋词》《明诗三百首》和新闻界前辈杨子才主编的《万首清人绝句》等,不分白天黑夜地研读起来;外出办事、旅游、疗养、陪孙子上课外班,也要带上装满有关古体、近体诗书籍的电子书,抽空埋头苦学。

学习中,他着意从历朝历代古诗词的传承沿革中寻觅创作的脉络和规律,从古今学者的论著中学习古诗词、近体诗写作的格律和技巧,从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觅珠拾贝、丰富自己。比如,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平仄,就各有“平起式”和“仄起式”的分别;两种格式又各分仄起仄收、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4种类型。毕竟已经是往70岁数的人啦,把这些背到熟记,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

这些年下来,他翻烂了3本《现代汉语词典》,翻坏了王力先生那本书,也翻累了手机和电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刻苦学习和写作实践,他基本上掌握了古体、近体诗的“起承转合”、格律、对仗、拗救、比拟、渲染、想象、白描等写作技巧。

他在诗词创作中,绝不仰古人之鼻息,追求什么“古意”,而是向毛主席学习,“马鞍做砚鞭当笔,火线为斋血撰文。时代脉搏融韵律,人间正道化诗魂”(摘自作者《夜梦向毛主席请教诗》),力求咏出新时代的新意。他坚持把诗词当成时代赋予的椽笔,大力讴歌新时代。从领袖到英模,再到普通的劳动者,他把诗词当成激励人民奋进的号角。十几年下来,他创作现代诗、古体诗词2000余首,全部在“我的卧虎湾”公众号发表,其中200余首在国内报刊杂志、人民日报人民号刊登,后又从中选出680首古体诗、近体诗出版了《丹心诗语》一书,全部送给了战友、同学和诗词爱好者。

最近,有一位战友到家里看望他,见他正在伏案写诗,问道:“老姜,每次见你都看你在写,你这一生写过多少字登过多少稿计算过吗?”他说:“我这个人不太留心这些,入伍以来写的稿件、写的书加上写的材料,七八百万字总该是有的,刊登1000余篇稿件也总该是有的。但是,战斗尚未有穷期,生命远没有走到尽头,我还会继续写下去。”

“蜡烛燃芯甘淌血,春蚕作茧愿捐身。雪丝难困老兵步,病体仍为余热薪。作战无堪筹帐幕,行军尚胜鼓精神。征衣尽卸担当在,逸室常闻驭马吟。”读完姜自申的这篇新作,这位战友点着头感慨地说:“我读懂你了!”


作者: 苗晓平



相关文章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