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域专业宣传主媒体主平台主阵地

  • 微信
  • 微博

紧急召回——长春市退役军人战疫纪实

紧急召回——长春市退役军人战疫纪实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2020-03-10 20:30

庚子岁首,北国春城,瑞雪初霁,新桃弥望。

还有1天就是春节,透着乡愁的年味儿,正荤荤的、浓浓的,在开心的笑脸上绽放,在喜庆的院子里飘散。

上午10时,九省通衢的武汉突然封城。一时间,焦虑和恐慌,一如肆虐的新冠病毒,迅速向大江南北蔓延。

省退役军人黎厅长看望慰问退役军人志愿者 (11).JPG

省退役军人黎厅长看望慰问退役军人志愿者 

朔风卷地吹急雪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加缪《鼠疫》

 每一个春节,都是一个新的轮回。

1月23日上午,地处长春北郊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楼内,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依然还在做着最后的坚守。

2019年,是长春市退役军人事务机构组建的元年。在这座800多万人口的省会城市里,单是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就有近30万。平素再小的事儿,乘以这30万,都可能演变成头等的大事儿。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经意的一瞥,已隔经年”。

还有三十几个小时,己亥猪年的千头万绪、案牍劳形,也终将随着大年午夜的钟声画上圆满的句号。

此刻,武汉封城的信息却让几位局领导心里一沉。这些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老应急”敏锐地意识到,武汉的疫情可能没那么简单,看似遥远的长春,也有可能成为短兵相接的前线。

上午11时,一份紧急通知经由局OA系统悄然发出:局属各单位要内紧外松,提前购置医用口罩、消毒液和测温枪,对全系统干部职工和军休干部实行定位管理,每天坚持零报告制度,严禁赴武汉等地旅游……

下午2时,各单位口罩、测温枪全部充实到位,内部消杀全面启动。

百里春城,已经依稀响起了喜庆的爆竹声。

同样关注武汉封城的还有原驻长各部队医院的众多退休医护人员。职业的敏感让他们对这则消息有着更深的担忧。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战场。这些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祖国的老兵,此刻的内心却再次泛起了涟漪。

同一天,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

52岁的军休干部陈楚桥也是急得火上房。

祖籍湖北的老陈戎马一生,退休后留在长春。近几年,随着年龄增长,思乡之情日切。春节前,他终于说服爱人,拖着病痛的身子回乡省亲。

老陈患尿毒症,每周需要到医院进行三次血液透析。武汉封城后,毗邻的孝感也成了重“疫”区,眼看着防控措施逐步升级:出入登记,道路“限行”,外来人口禁入……

这让户籍长春的老陈,一下从乡亲变成了“外人”。如果不能快速拿到“路条”,医院透析将不得不被迫中断,这对老陈来说,几乎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但是,临近春节,防疫至上。去找谁,谁来管?

亲戚朋友嘘寒问暖,可乡情终究代替不了公务。没有政府的批文,老陈只能宅在家里,继续当他的“外人”。

孤立无援,茕茕孑立,濒临绝望的老陈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新娘家——长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很快,一条守护生命的绿色通道从风雪塞北飞架烟雨江南。

两地直通,网上办公。

纵贯2000公里,横跨4个单位。平常最快也得一周的事情,在这个特别的冬日里,因着特别的需要,办得特别的痛快。

拿着轻薄的证明,感受生命的厚重,老人家的心里像彼时江城东湖的梅园,暗香盈动,春暖花开。

军人奉役本无期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且介亭杂文》

“在那金色的秋天里,我们在长春相遇”。对于30万退役、退休军人来说,他们在长春的这一遇,就是一生。

1月26日,吉林省已累计确诊4例新冠状肺炎病例,其中长春市1例。

承平日久的长春,进入了疫情防控的“战时状态”。一场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全民战争在长春大地迅速打响。

医生告急!医疗物资告急!基层防控力量告急!

1月27日,一则抗疫檄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致全市退役军人倡议书》,经由市退役军人局微信公众号发出,瞬时在广大退役军人中辗转热传,引发共鸣。

一时间,孟春暖煦,战书如鸿。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新冠终不还”,“春雷三月不作响,战士岂得来还家”,“若有战,召必回”……

对于退役军人而言,这些热血沸腾的话语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根植于思想深处的军人意识、坚定信念和灵魂烙印。

罗曼.罗兰说,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实面目后,依旧热爱生活。

这样的英雄主义,使伊水两岸春常在,使无形的力量在生长——

面对疫情,全市退役军人尽己所能,主动“支前”,积极投身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

原208医院35名退休医护人员,本该浮生日闲,在家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当他们获知院里医护力量紧缺时,义不容辞,悉数返岗,以花甲之年继续奋战抗疫一线。

首批入围的300名志愿者身份“混搭”。他们中有医生护士,有机关干部,有企业工人,还有网约车司机。选择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经验。要么拥有多年的临床医护经验,要么具有丰富的现场应急实践。

来之能战,战则必胜。

300名退役军人,300个红色引擎,信仰所系,注定硬核。

300名突击队员,300个逆风勇士,生命相托,义无反顾。

诞生在疫情防控的危急时刻,他们的名字也凸显应急特色——长春市退役军人疫情防控应急大队。作为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战备力量,接受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调度。

2月11日以来,大队先后派出247名队员参加一线防控工作,累计接送“密接”人员160人次,发现截堵疑似人员4人,发现导诊异常病例3例。

在朝阳区医院,23名医护分队队员勇挑重担,分散下沉到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放射科、救护车队、医疗设备维护等主力科室,全程参与院内控制感染、消毒防疫及组建发热病房等工作。

在朝阳区疾控中心和二道区卫健局,15名保障分队队员,12台私家车,不要政府一分钱,24小时全天候待命,协助转运确诊患者和“密接”人员,帮助运送应急物资和医疗废物。

这一刻,他们是“全能战士”,既当驾驶员,又当装卸工,还当卫控员。每天十几个小时闷在防护服里,穿着纸尿裤,流着透身汗,那种“酸爽”,不亲身经历永远无法深刻体会!由于工作不定时,为不影响家人休息,部分队员还自费住进市区的小旅店。

在南关区防疫站,5名保障分队队员全权负责调查确诊患者的“密接”人员、“疑接”人员和行动路线,累计排查活动场所16处20次,调取监控10次,现场调查密接人员120人,电话排查“疑接”人员986人,确认集中隔离25人、居家隔离12户35人,全程未漏排1人。

装甲兵出身的陈卫华,人生再一次“开挂”。并非科班的他,因为在部队练就的医护器械维保专长,马上成为朝阳区医院的“万能工”,呼吸治疗仪、重症监护仪、血液分析仪、空气消毒机、核酸检测仪……一台台新设备在他手里催发了生命的信息。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感动这个冬天的,还有抗战老兵李凤茂一家。老人虽已故去多年,但精神犹在。老人的孙女李韦瑩毅然递交请愿书,剪断长发,告别父母,加入吉林省医疗队奔赴武汉战场。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这个春节,注定会因分别而被追忆。

就在同一时期,千里之外的老陈已经从无法就医的焦虑中走出。气色红润的他通过各种渠道关注着周围的一切。站在清晨的窗口,看着沉睡的城市,听着悦耳的鸟叫,他知道,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明月何曾是两乡

一样的心跳,一样的脉搏;一样的心愿,一样的嘱托。长江长江,我是黄河,再苦再难,一起顶着!我们的河床,是伟大的祖国。

——刘春龙《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冬日的伊通河银装素裹。

冰封千里,却万载不息;阅尽烽烟,却百折不回。

这条长春市的母亲河,在300多年前,已然是重要的黄金水道。

今夕,在春城人眼中,伊通河就是根和魂。

她滋养着荣退的军人儿女,流淌着粗犷的英雄基因。

在这场席卷全国的疫情中,无数退役军人逆风而行,让伊水船歌响彻四方,让春城故事经久传扬。

吉大一院神经创伤外科监护室护理组组长姜永川,已经退役多年,当他听说吉林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整装待发,就多次找到组织,主动请战,最终光荣加入吉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

军休干部刘柏林,听到2名武汉籍刑释人员因封城无法回家,便主动与司法部门对接,将他们接到自己创办的企业,住进宽敞明亮的职工宿舍,衣帽鞋袜全换,一日三餐全管,并安排专人进行心理辅导。等到疫情结束,如果两人愿意,还可以留在企业工作。

在物流中断、货运不通的紧急关头,为确保吉林省援鄂物资尽快送达,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长春市鼎庆经贸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李万升主动请缨,选精兵,派好车,星夜兼程,往返4500公里,历时90余小时,将2吨医用消毒酒精安全交付武汉“火神山”医院。

往事越千年。

谁在荆楚抚梧桐,动听前世的牵挂,而我在调整千年的时差,痴爱总无涯——

火神祝融的长琴余音在耳,荆楚大地的晨雾缥缈升腾。

完成任务的李万升应急车队,来不及顾赏江南春景,甚至来不及分享胜利的喜悦,掉转头,回归故乡空寂清冷的街道,用奔驰的车轮描摹出一道道生机盎然的流动风景线。

302.9万只口罩、117650件防护服、8236瓶酒精、1万副手套……总计565立方米、3331箱(件)的应急物资。李万升和他的应急物资运输志愿车队纵横驰骋42次。

几天后,60吨84消毒液、68000只医药口罩,又因慈善的名义,完成了受捐地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与车轮上的李万升的时空连线。

更多无法直接参与一线战疫的退役军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捐善款、献物资,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汇聚起朴实无华的大爱之举。

106名经常上访的下岗转业志愿兵,在自身经济条件十分窘迫的情况下,自发为武汉市红安县捐款1.3万余元。

93岁的抗日英雄王吉利,自愿为武汉捐款1万元。武汉封城以来,萦绕在老人心头的,始终是71年前那个夏天,老人所在部队路过汉口,汉口人民顶着40多度的高温,既送水又送毛巾。

这是怎样的血肉相连!

这是怎样的鱼水情深!

武汉封城后,有2名武汉籍游客来长,要求长住市军供站对外承租的宾馆。面对突发情况,王艳站长带领退役军人和党员干部迎难而上,核实行程、测量体温、采取隔离措施、劝退其余客人、报告防疫部门……

一群不“专业”的人却在第一时间干了平生最“专业”的事。

2月14日,2周时间过去,武汉客人平安解禁。

归期岂烂漫,别意终感激。

有形的隔离轰然退去,无形的心门豁然敞开。

长春,一座最有人情味的城市,在这个压抑的寒冬里,在这个温婉的节日中,铭记了最为深情的注脚。

星星之火耀春城

眼里有光明,就能照破黑暗;心中有力量,就可穿越阴霾。

——无名

 有一种感动叫守望相助,有一种力量叫众志成城。

在这场全民抗疫的空前对决中,广大退役军人躬身入局,生动再现了顾全大局、为国分忧、勇往直前、舍生取义的崇高境界。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是退役军人革命本色的高度凝练。

看到复工人员紧缺、很多防控一线故障车辆不能及时修理,刘柏林又组建了党员救援队,挑选10名技术骨干,免费提供24小时应急维保服务,半个月时间,42台大小车辆从这里遂修上路。

看到很多弃管小区无人消杀,李万升急在心头,组建鼎庆志愿服务队,义务为211个弃管(散居、自管)小区的1059栋居民楼进行全覆盖消杀,作业面积相当于34个“鸟巢”。

看到乡村一线执勤人员饮食供给保障不足,养猪大户赵国育开上私家车,连续奔走26个卡点,送去价值2万余元的水果、方便面和矿泉水,并另行捐款2万元。

面对小区内出现的确诊病例,社区工作人员臧文轩主动请命,上门说服三名家属转移隔离观察,并配合120医护人员将他们护送到医院。随后3天时间,他走完临近26栋居民楼,454户人家,直到所有居民都完成了排查。

目送着丈夫驰援武汉第一线,自主择业的门艳艳放下妻子的柔情,重整行装再出发,曾经英姿飒爽的军中绿花,今朝又迎风怒放。

刚刚做完甲状腺手术的孔庆波,坚持放弃修养,与9名“马兰”老兵组建了驻村防控小分队,每天不间断地巡逻、排查、核证、登记……,告别了大漠烽烟,他们依然是顽强盛开的马兰花。

身体力行的,还有暴走防控最基层的韩云峰。在举国为武汉加油的日子,他也把自己的“油门”一踩到底。22个小区,253栋楼,991个单元门,23天周而复始。

同样无惧的,还有把守长春北大门的李石磊。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季节,他把高速口的执勤岗变成了冬日里最温情的迎客雕塑。1部测温枪,1支中性笔,2000台来长车辆,3500个进城人员,记述了他和他们的春节故事。

在这个英雄的城市,传承着1个共同的基因,那就是勇拦惊马的刘英俊精神。

30万名荣退军人,就是30万点星星之火。在庚子春节的暗夜里,他们熊熊燎原,爆发出耀眼的荣光,抚照着他们的英雄母亲。

点燃这把烈火的,就是新组建的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

不到一周时间,全市共发起成立10支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征集志愿队员1072人,先后出动800多人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积极作用。退役军人合计捐款、捐助医疗物资折合人民币100余万元。

更多的退役军人响应号召,主动就近融入所在社区、村屯,配合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入户宣传、社区消杀和摸排调查工作,有力充实了基层防控力量,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渠道。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此时此刻,他们不再是工人、农民、老板,不再是父母、子女、爱人。

面对危亡,他们的名字只有一个,那就是新时代铁血退役军人!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写道:“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过完传统的“二月二”,春天就真的不远了,希望正在向着我们笃笃走来。

而经历了这场洗礼的我们,终将有所顿悟。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没有谁会知道明天的样子,也许是今天的复制,也许是昨天的粘贴。最简约的精神图谱,就是心灵安驻的地方。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王 伟 王春光)




相关文章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