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域专业宣传主媒体主平台主阵地

  • 微信
  • 微博

“闺女,咱们一起敬个军礼吧”

—— “80后”护士长与抗美援朝老兵的病房邂逅经历

“闺女,咱们一起敬个军礼吧”
—— “80后”护士长与抗美援朝老兵的病房邂逅经历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2020-03-09 19:33

image001.jpg

刘畅 摄

一双瘦骨嶙峋的大手、一顶崭新如初的棉帽、一个标准有力的军礼……照片里的老人名叫肖道清,是一位从抗美援朝战场走下来的老兵,站在他身旁的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靳楠。

2月17日下午,86岁的肖道清老人入住泰康同济医院感染八科,伴有全身乏力胸闷等症状,是病区年龄最大的重症患者,除了安排心电监护、持续吸氧,一天还要十几个小时不间断输液。刚入院时,老人担心身体吃不消,加之思念家人,情绪有些不稳定。

那天上午,轮到靳楠上白班,交班队友说,老人的留置针跑针后不愿再扎,得想办法再劝劝他。靳楠一开始并不知道他是个老兵,无意中看到床头的军用棉帽,灵机一动问道:“大爷,您当过兵吗?我是武警部队的医疗队员,也是军人!”肖道清老人一听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起自己的经历。

老人家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63年按团职干部身份转业安置到武汉。3年前,老伴不幸过世,肖道清一直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别看老爷子年龄大,记忆力还不错,他到现在依然记得当年参加转业安置培训的场景,嘴里不停地感谢政府。聊了一会儿,靳楠看他精神状态好多了,便趁机劝道:“大爷,您想孩子我们都理解,病早点好了才能回家啊!我以前是给新生儿打针的,技术特别好,保证给您一针扎上。”

也许是割舍不断的军人情结,增进了彼此间的信任,肖道清老人听后欣然同意。高兴之余,靳楠心里压力也很大。由于之前进“红区”上的都是夜班,老人家其实是她第一个扎针患者,再加上护目镜起了一层雾气,视线非常模糊,戴着三层手套更是增大了操作难度。靳楠心想,话都说了,硬着头皮也要上。

出于护士的职业习惯,靳楠在和老爷子闲聊时,就下意识地观察他的手臂血管,心里掂量后多了一分底气。老人非常配合,整个过程比较顺利,无形中又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肖道清老人是科室医护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输液管路、精神状态、治疗进度、生活护理情况等都要进行床头交接班。靳楠观察发现,虽然老爷子年龄大、生活不能自理,但依然保持着老兵本色。爱干净,吃饭前会总会找纸巾垫在饭盒底下;人利索,床铺衣物从来都是干净整洁;体谅人,自己能干的事尽量不麻烦护士。这些细节深深感染着靳楠,作为一名军队医护人员,更应该时刻牢记军人身份,以最高标准、最好状态守护患者身心健康。

随着接触时间长了,两人的话题也多了。肖道清老人说,以往在家时他就喜欢唱歌,手机里录了好多自己的K歌视频。26日那天,靳楠给他喂完饭,老爷子突然动情地说:“闺女,你们像家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给你唱首歌吧。”

一首《我爱你中国》,虽然只唱了短短几句,看得出来肖道清很动情,靳楠听得眼泪直流。她在心里暗自祈祷:希望大爷早日康复、回家团圆。临出门前,老人家说:“闺女,咱们一起敬个军礼吧。”      

血脉传承有时就在一瞬间,那一刻,靳楠对军人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渗入灵魂、浸到骨子里的东西,不会因岁月沧桑而改变,反而会历久弥新、震撼人心。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诊疗,肖道清老人病情明显好转,饭量慢慢恢复,输液逐步减少,人也开朗了许多。他对靳楠说,这次生病是一场遭遇战,军人在战场上不会被打败,更不会被病魔打垮。

 (李 乐)




相关文章

闲不住的抗美援朝老兵宫树蓂

抗美援朝的老兵宫树蓂家住呼和浩特玉泉区,退休后依然热衷于参加公益活动,社区里的居民有大事小也经常找他帮忙。父亲是抗日烈士宫树蓂出生 [查看详情]

2021-06-04

抗美援朝老兵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