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域专业宣传主媒体主平台主阵地

  • 微信
  • 微博

风釆依旧 ——常德市退役军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扫描

风釆依旧 ——常德市退役军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扫描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2020-03-11 09:07

 “让我上,我是退伍兵!”“我捐款,我是一名老兵!”……在这场战“疫”中,一封封摁满手印的“请战书”,一笔笔爱意浓浓的善款,勾勒出一幅幅催人泪下的老兵情怀画卷。这些感人至深的场景,留在了人民群众心中,刻在了广袤的沅澧大地。

冲锋陷阵的“战斗员”

疫情发生后,常德军分区第一时间成立以退役军人为依托的疫情防控机构,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书,激励退役军人打头阵、当先锋。

“越是紧急关头,越能彰显退役军人独特风采!”常德军分区司令员李兴刚深有感触。

image001.jpg

王少贤(中)在抗疫一线

image003.jpg

退役军人李永高刀口未愈,仍坚守抗疫一线,疲惫极了

疫情出现不久,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筹建疫情应急指挥部。退役军人、院长助理李永高第一个打电话给院长,毛遂自荐任最危险岗位的副指挥长。上任没多久,他因结石引起肾脏积水,手术后本应休息几天,可他拒绝了大家的好意:“军人轻伤不下火线,我是一名医生,我了解自己的状况,医院更需要我!”

退役军人邬诗宏、彭中华、熊照毅……一声令,一声到!危急时刻,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诤诤诺言。

支援一线的“保障员”

疫情无情人有情,军人退役不褪色。石门县与湖北省交界,防控形势严峻,口罩成了防疫的必需品。退役军人闫豪得知医用口罩脱销的消息后,利用个人资源从外地采购口罩1000多个,并迅速送到所在社区。“一线的防控人员,他们最辛苦,最危险!只有他们安全了,我们的安全才会有保障。”简朴的话语代表了一个90后退役军人的高尚情操。

老兵沈昌柳捐款1万元

image005.jpg

无独有偶。2月16日,常德离职干部休养所老兵沈昌柳、赵炳义、麦春福,三位平均年龄91岁,将3个沉甸甸的信封,共2万元现金,递交给干休所党委,所领导很为难:“你们都一大把年纪了,本是我们帮助照顾的对象,钱拿走,心意一定表达到。”第一次拒绝后,第二次又来了,第三次……沈昌柳的话表明了三位老兵共同的心声:“这是我第一次‘不听组织的话’,你们不能再拒绝了,国家有难,我应该尽点微薄之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军民团结克时艰。退役军人郭文彩主动贡献自己的酒店为定点隔离点,员工们害怕,妻子有怨言,都不愿意来上班。他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夫妻俩当起服务员,面对亲人的劝阻、旁人的质疑,他微笑而坚定地回复:“困难当头、匹夫有责,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呢!”80后转业军人刘操、伤残军人杨松林、澧澹街道退役军人防疫志愿服务队等,正是这一群群挺拔的身影,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军人的伟岸。

心理疏导的“医护员”

“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是一个多维作战的战场,不仅仅只是打好阻击管控战,还要打好心理战、舆论战、宣传战。”常德军分区政治委员董亮,这位善做思想政治工作、军队里有名的诗人,说这番话时格外坚定。

社情就是战情、舆向就是导向。“今年春节莫乱跑,感染肺炎不得了……”这是花岩溪管理处退役军人丁波整理的第15个音频,通俗易懂的内容,富有特色的方言,受到群众的喜爱。疫情发生后,在丁波的倡议和感召下,管理处9名退役军人成立了先锋队,白天在卡点执勤后,深夜回家还要用“德语”录制音频,成为乡间小道“永不消逝的电波”。

退伍兵李辉派送的爱心盒饭

image009.jpg

“这段时间,我每天心里慌,睡不踏实,杨医生开导我后,心理压力小多了。”在某超市上班的小刘提到的杨医生,就是澧县码头铺镇杨家湾村,被村民们频频点赞的退役军人、乡村医生杨清泉。为缓解复工复产员工的心理压力,杨医生主动加有需求人的微信,不管多晚,不管多忙,他都能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作为村党建联络员的妻子也给他打气鼓劲:“咨询你,说明信任你,这也是医生的职责。”

隔离人员是最孤独的群体,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汉寿县退役军人李辉意识到这点后,给隔离对象送可口饭菜的同时,还送上一张温馨的纸条,画上一个大大的笑脸,上面写着“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会如期而至,坚持就是胜利”,以别样的方式逐步消除了他们恐惧和委屈的心理。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常德市退役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情怀与担当,向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常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相关文章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