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域专业宣传主媒体主平台主阵地

  • 微信
  • 微博
首 页> 合作栏目 > 军地立交 > 正文

红土地上的“开明善举”

红土地上的“开明善举”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2019-05-13 14:55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飘起来……”这首动人的歌谣,在鄂豫皖革命老区罗田县太阳寨脚下的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响起。满头银发的八旬农民王开明、洪利宜夫妇迎来了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由已故开国将军孙毅、向守志等老首长题名的“太阳寨红色社区”“军人军属荣誉室”,终于告别“土坯房”住进“小洋楼”,有了宽敞的“新家”;40余位军内外作家签名寄赠的著作,为“王开明国防书屋”增添了一抹红色;举家收藏的百件书籍、票证、生活用品,在当地党委、政府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年成就展”上大放异彩;由他们整理的“列宁红军小学”“刘邓大军野战医院”等遗址和故事,唤起了大家的“红色记忆”……

日前,笔者慕名走进这个曾被媒体称之为“全国首家军属民间联谊组织”的“军属之家”,探访主人公20多年来拥军支前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90109091937_副本_副本.jpg

一段思念汇聚一个“红色家庭”

时光回溯到20多年前的那个冬天,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村民兵连长一脸愁容地敲开了王开明的家门。乡武装部分配给该村的征兵任务还没有完成。“王叔!这不成啊!我们哪一年都得送几个优秀孩子到部队,今年可能‘剃光头’!”

王开明的大哥王脉生、姐夫官楚珍因早年参加红军游击队被地主武装小保队杀害。想到这儿,王开明坐不住了,寻思半天下定了决心:“参军报国的传统可不能断呀!让我儿子去吧!”就这样,王开明将他唯一的儿子送进了部队。此后,他便作为“老军属”年复一年地行进在家乡“送兵”的队伍里。

有一年临近春节,同村的一位军属找到王开明,未曾开口就先哭了起来:原来,他的儿子在西藏某部当兵,入秋以后就没了音讯,恰巧电视里报道西藏发生雪崩的消息,情急之中他找到了“老军属”帮忙。王开明连忙给儿子打电话询问。孩子告诉他,西藏海拔高气温低,有些地方秋冬大雪封山后不通信属于正常情况。这位军属听说后,方才破涕为笑放心回家过年。

这一风波萦绕在王开明的心头。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每天都惦念着在外当兵的孩子,如果有一个组织能让军属们有了困难可以相互帮衬,有了喜讯可以相互分享,那该有多好啊!

乡镇领导得知这一想法后非常支持,他们很快帮助联系附近的军属在王开明家成立“军属之家”,让“家庭”成员团结起来,协助部队做好战士的思想工作,共同克服家庭困难。生产之余,王开明还毫无保留地向军属们传授板栗嫁接、茯苓接种等技术,就连有什么水稻良种面世他也先引种成功后再向军属们推广,别人家的事他总是热心帮忙,大家都亲切地管他叫“军外政委”。

一天,一位自称是“小李”的年轻人找到一位军属,说他儿子在部队干得不错,首长有意将他提干,但需要捎些钱回部队办事急用。这位家长听了心里没底,便来到“军属之家”请教。大家听后觉得蹊跷,立即将情况反馈到镇武装部和派出所,后经查实“小李”是个骗子。

王开明迅速将这件事通报给军属们,同时他也意识到了作为军属掌握法律知识和部队常识的重要性,便买来有关书报办起了阅览室。

县人武部为了支持他,专门赠订了国防报刊,乡里帮助架起了“热线电话”,附近中队的官兵也常帮助他们整理战士和军属来信。小小的联谊组织一时间成为军属们交流思想、帮助部队做好工作、解除战士后顾之忧的“温暖家庭”。黄冈军分区领导深为一个农民军属的善举感动,亲自将“情注长城、为国分忧”的牌匾送到他家。

县人民武装部还定期带着收到的官兵立功喜报来“军属之家”召集军属们开展“荣誉评比”活动,至今王开明收集和复制的奖杯、荣誉证书已达上百项,成为宣传展示军人荣誉、集藏积淀“军属文化”、鼓舞激励军属争先的平台。再往后,前来参加活动的军属们多了一项科目:看谁家的孩子为家乡争得光荣。

在“军属之家”,笔者看到军属们自拟的“三有三添三不”宗旨:有了心里话儿一起说一说,有了高兴事儿一块乐一乐,有了困难相互帮一帮;给军人子女添动力不拖后腿,给当地政府添亮点不添麻烦,给军属脸上添荣誉不抹黑。

他们还制订《军属职责》: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国家法规政策的模范遵守者;积极支前,配合政府、部队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做国防事业的积极宣传者;协助部队教育引导子女健康成长,当好战士的思想教育者;模范遵守公德,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传播者;掌握行业科学知识,互帮互学,做经济建设的开拓者;团结群众,富于正义,做同社会丑恶现象作斗争的见义勇为者。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杂志)

微信图片_20190109092307_副本_副本.jpg

(文/王一淳 图/梅成军)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