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域专业宣传主媒体主平台主阵地

  • 微信
  • 微博

古都长安:满眼皆是拥军花

古都长安:满眼皆是拥军花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2024-06-17 11:16

西安市的长安区,是一座千年古都,魅力新城。

该区常住人口过百万,下辖16个街道,现有退役军人2.3万余人,各类优抚对象6212人,是全市驻军和优抚对象较多的区县。

20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双拥办的精心指导下,该区全力支持部队备战练兵,严格落实优抚政策,强化保障体系建设,军民关系和谐融洽,双拥工作全面升级,全区上下形成了全民拥军优属、驻军拥政爱民的浓厚氛围。

(一)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研究部署,扎实推动落实。

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由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担任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人武部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坚持将双拥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与经济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规划,纳入单位和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内容,在全区形成党委、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党政军齐抓共管,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基层单位重点落实的双拥工作格局。

建立街道、驻区高校、拥军企业双拥工作站,确定村(社区)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双拥工作联络员,实现了双拥工作“五到位三满意”,即:双拥工作人员到位、双拥工作经费到位、双拥工作场地到位、双站建设到位(退役军人服务站、双拥工作站)、双拥政策落实到位,广大官兵满意、军人家属满意、退役军人满意。

 wps_doc_0(1).png

制定出台《长安区双拥工作五年规划》《长安区拥政爱民模范单位评选办法》等多项制度,更新《长安区军事设施保护办法》。严格落实区委议军会议、军政座谈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驻区部队建设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

坚持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作为促进军政、军民团结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础来抓,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双拥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长柞工委纪念馆、小五台战役烈士墓等红色资源,在清明节、建军节、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区级领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现役军人、烈士遗属、在校师生参加“长安区烈士公祭仪式”“重走红军路 学史感党恩”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持续开展烈士事迹“五进”活动,先后赴武警某部交通第二支队、武警碑林中队、鲲鹏实业、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开展宣讲30余次;着力打造“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致敬英雄专题宣讲品牌,邀请战斗英雄、人民功臣为中小学师生、入伍新兵、高校师生等开展国防教育;选聘优秀中小学生成立红领巾烈士事迹宣讲团,以青少年的独特视角讲述革命先烈感人事迹,推动烈士纪念褒扬活动守正创新;根据“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事迹,组织干部职工编排情景剧《放飞自由》,在广大党员干部、军人军属和在校师生中巡演。

  wps_doc_1(2).jpg

注重发挥网络媒体、新媒体作用,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在区融媒体中心、爱长安APP开设双拥宣传专栏,定时定期宣传习近平新时代双拥工作要求,报道双拥先进事迹,弘扬新时代正能量。在西安日报刊登长安区争创“陕西省双拥模范区”八连冠纪实,进一步扩大双拥工作的宣传面和知晓率。利用城市主干道、公园广场、公交港湾、旅游景点、学校企业等地方宣传栏开展宣传教育,着力营造浓厚的双拥宣传氛围。收集整理长安区烈士事迹,将长安籍、工作在长安、安葬在长安的革命烈士英勇事迹并编制成册,通过网络宣传、制作展板、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弘扬英雄事迹,厚植爱国情怀。

(三)

军地双方始终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抓手,尽心尽力为对方排忧解难,不断推进军地军民协同发展。

为迎接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协调部队对长兴北路临街围墙进行提升改造,在扮靓古都、营造浓厚全运氛围上作出积极贡献。协调某预备役团出资为郭杜街道忆江南小区制作“党的光辉历程”主题文化墙,协调爱国拥军企业出资帮助某部完成楼体防水工程,在樱花广场建设长安区双拥主题公园。

充分发挥双拥优势,稳步推进解决部队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协调国网供电长安分公司,帮助某部拆除营区内废弃高压线铁塔;协调区交通局为武警某支队在长安大道开设路口,解决大型机械出入不畅的难题;协调生态环境长安分局,帮助陆军边海防学院建成综合污水排放处理系统。

 wps_doc_2.png

面对就业压力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空编少的就业形势,积极协调相关单位,结合随军家属随调安置就业意向,及时研究落实空编单位和所需编制,制定科学安置方案,做到妥善合理安置。针对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问题,全面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健全完善军人子女入学工作军地协商机制,根据入学数量和需求,合理调整指标分配意见,坚持“就近择优”原则,将军人子女全部安排到优质学校就读。4年来,为部队官兵协调办理子女入学入托47人,解决家属随调20人。

(四)

始终将优抚安置工作摆到稳军心、固长城的重要位置,竭尽全力,履职尽责,将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每一名军人军属心头。

在春节、八一、国庆等节日,区四大班子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驻区部队、军人军属,各部门、街道主动与部队加强联系,召开军政座谈会,畅叙鱼水深情,共谋协同发展。常态化开展联系服务退役军人工作,激励现役军人建功立业,共为66名长安籍荣立二等功、三等功的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庆送立功喜报;走访慰问困难军(烈)属和伤残军人等1077人次,发放关怀慰问金(慰问品)40.89万元。

 wps_doc_3.png

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每年组织大型专场招聘会,累计邀请114家招聘单位,提供就业岗位6500余个,帮助73名退役军人进行“专升本”学历提升。依托陕西省职业技术学院退役军人服务站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每年免费为100名退役军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涵盖汽车营销与保养、应急救护、电子商务运营、学前教育师资等10余个专业。依托长安区“拥军优属示范单位”鲲鹏实业集团,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咨询、项目推介、职业规划等服务,为退役军人子女参军入伍、报考军校、学历提升等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wps_doc_4.png

 按照“贡献为主、人岗相符”原则,持续做好接收安置工作。累计接收军转干部23人,全部安置到行政岗位;接收符合条件的转业士兵137人,全部安置到中省市及区属企事业单位,接收自主就业退役士兵560人,发放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偿金2417余万元。

将各类优抚资金发放全部纳入“一卡通”系统,并在政府门户网站予以公示,累计发放各类优抚补助金1.47余万元,为923名义务兵发放家属优待金4293.19余万元,为471户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187余万元,组织1115名退役军人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秉承“视军休干部为父母,全心全意为军休干部服务”的理念,不断推进军休服务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坚持做深做实“党建+军休”品牌,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为18名军休干部隆重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每年为军休干部组织趣味运动会、健康体检、集体生日、参观见学等活动。

加强全区退役军人关爱帮扶体系建设,利用“慈善一日捐”“9·9公益日”等时机,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驻区部队官兵、社会企业、高校师生、爱心市民等为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捐款,不断扩大区退役军人关爱基金规模。截至目前,区级累计投入资金100万元,共募集社会爱心捐助17万元,受理发放各级关爱基金80.8万元,实施救助99人次。

(五)

着力构建“党政主导、军地互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切实抓好行业拥军、社区拥军、群众拥军,激发各类企业、机构及社会各界爱军拥军热情。

依托驻区高校优势,加强校地合作,积极推进教育系统“双站”建设,印发《关于切实做好高校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双拥工作站建设工作的意见》,研究制定高校“双站”职责、高校“双站”运行管理规范和高校“双站”工作服务规范,在陕西省职业技术学院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双拥工作站,进一步拓宽双拥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制定印发《长安区拥军学校规范》,进一步推进学校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将“长安区第一小学”和“长安区南街小学”设立为拥军小学,畅通现役军人子女入学渠道,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以星级示范创建为抓手,按照人员编制落实、基础设施达标、制度流程完善、服务管理规范的目标要求,加大“两站一中心”财力投入、人员保障及工作指导力度,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确保矛盾化解在基层。长安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荣获西安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先进集体”称号,全区336个服务站,其中标杆型(五星级)18个、示范型(四星级)153个 、规范型(三星级)153个。

积极引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更好地发挥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力量“三驾马车”作用,持续推动社会化拥军工作向更宽、更广、更深领域发展。

 wps_doc_5.png

 截至2024年6月,先后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鲲鹏老兵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爱尔眼科医院、大千医院、仁德医院、吉源国际大酒店、长安国际大酒店、西安青华山庄老年公寓等20余家拥军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作者:石勇  郝军军




相关文章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